「胸悶」標籤相關文章 第1頁 / 共30頁

胸悶氣短小心身體濕氣太重!中醫推薦3個養心穴道打敗心血管疾病
【早安健康/吳明珠(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痰濕難解症-「大肚腩」改善法小腹凸出有很多是「痰濕」造成,大部分和水的代謝有關,但也有一說是因為女生小腹裡有子宮,身體為了保護子宮,所以就容易在腹部地方堆...

胸悶氣短小心身體濕氣太重!中醫推薦3個養心穴道打敗心血管疾病
中醫認為,如果心絞痛的發作頻率,與天氣的相關性越高,越需要積極處理體內濕濁瘀積的現象。濕,最能阻礙身體中氣的運行,只要體內水分代謝異常,就容易引起濕濁瘀積。彭溫雅中醫師於其著作《彭溫雅醫師的濕氣...

咳到肺要掉出來? 當心是「類肉瘤」惹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說明,類肉瘤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肉芽腫(granulomas)疾病,目前致病的機轉原因不明確,發炎細胞會在人體不同器官聚集成一團,而形成肉芽腫組織,影響該器官正常功能。30...

確診痊癒卻胸悶3個月!4招養肺食療緩解後遺症、重拾「肺活量」
【早安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賴香君】女老師因長新冠疲倦胸悶 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一名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

舒緩新冠後遺症!中醫師曝3黃金穴位改善氣喘、頭痛等 長新冠小心操清肺排毒
許多民眾確診痊癒後卻深受新冠後遺症困擾,中醫師鄒瑋倫表示,確診者在感染期間就可以透過穴道按壓舒緩,如出現喉嚨如刀割、胸悶、氣喘,無法入睡等現象,就可以按壓列缺穴、尺澤穴、膻中穴等改善。看更多: 3大...

7旬翁胸悶多日怕染疫不就醫 喘不過氣送急診已心肌梗塞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近期台灣進入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高峰期,加上近夏季氣候漸漸炎熱,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提醒民眾在外辛勞工作,除了預防中暑與防疫,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

染疫拉肚子、確診後胸悶喘不過氣?中醫師授3穴位強健腸胃道 1運動訓練肺活量
許多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出現拉肚子等腸胃道症狀,甚至有些民眾康復後仍有喘不過氣、胸悶等情況,面對這些不適,究竟該怎麼辦?中醫師吳宏乾表示,民眾不妨拍打小腿胃經刺激3穴位,強健腸胃道黏膜。至於染疫後...

全家染疫大家都好了,為何只有我留後遺症?中醫教4款食療擺脫「長新冠」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很多都是全家一起確診,但有人卻發現,「為什麼全家都好了,就我一個人還繼續咳嗽?喉嚨痛」?中醫師陳勇利提醒,如果體質虛弱,營養無法補足身體所需,症狀便好得比別人還慢。不過可不能隨便...

忽視氣喘恐引發致命危機 三招自我健康管理遠離威脅
▲氣喘是國人常見且具有潛在威脅的慢性疾病。(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國人普遍對氣喘並不陌生,而根據國健署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內12歲以上氣喘盛行率為4.3%,另外全球氣喘倡...

小兒氣喘胸悶、咳嗽,「吸」望不要喘!藥師提醒正確「兒童氣喘用藥」
氣喘為兒童常見慢性病之一,據2020年健保醫療統計年報,0-14歲兒童因氣喘就診人數約達23萬。氣喘是一種氣管慢性發炎的疾病,常見的症狀有喘鳴、呼吸短促、胸悶、咳嗽等,有時可能會因為運動、劇烈氣候變化或接觸...

「3招」控制氣喘! 遠離致命危機
氣喘是國人一種常見且具有潛在威脅的慢性疾病,伴隨著咳嗽、喘鳴、胸悶及呼吸困難等症狀,與感冒症狀相似,因此民眾容易忽視,而導致症狀加劇,嚴重時甚至有致命的危險。為減少氣喘發作、治療未受控制氣喘所產生...

不明原因胸悶心悸 就醫驚見「罕見腫瘤」長比腎臟還大
許竣凱醫師說明,嗜鉻細胞瘤即是一種極罕見的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平時沒有症狀,一旦受觸發便會猛發性分泌大量腎上腺素,使患者心跳加速,進入亢奮的戰鬥狀態,產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52歲林女...

不明胸悶心悸、血壓突暴增!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但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送往醫院急診抽血檢查...

不明胸悶心悸、血壓突暴增!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祟 NEW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但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送往醫院急診抽血檢查...

胃不好吃什麼?7類食物養胃
越來越多人有腸胃的問題,除了由醫師對症下藥之外,還可吃一些食物來改善。胸悶、心悸可能是腸胃出狀況翰鳴堂院長賴睿昕醫師指出,門診上有腸胃問題的患者越來越多。這些患者有些是自覺性的腸胃症狀,有的則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