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2-07-05 健康報報
    • 2022-07-04 健康報報
    • 2022-07-03 健康報報
    • 2022-07-02 健康報報
    • 2022-07-01 健康報報
    • 2022-06-30 健康報報
    • 2022-06-29 健康報報

歐美連爆猴痘疫情 專家:可能通過1個新方式傳播

  •   新聞
  • 投稿作者
  • 新秋

文章 參考資訊

最近,在新冠疫情似乎在歐美走向尾聲時,又一個傳染病出現了。數十例確診或疑似猴痘(Monkeypox)的病例在十多個國家大範圍的出現。這種疾病過去在非洲以外十分罕見,此次發生的人群也與以往不同。專家們擔心出現新型的傳染方式。

猴痘,突然大範圍出現的傳染病

截至5月21日,包括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至少有 12 個國家報告了80 多例猴痘病例。[1]

目前,已在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比利時、法國、荷蘭、意大利和瑞典等9個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確認均有確診者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在20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在調查另外 50 例疑似病例,並警告可能會報告更多的病例。這份聲明還強調,最近的疫情「是非典型的,因為它們發生在非流行國家」。[2]

一般而言,猴痘通常發生在中非和西非等地區,非洲每年有成百上千的病例。但近期的這幾例,絕大部分跟非洲沒什麼關聯。

以英國為例,英國首例猴痘病例最近曾前往西非的尼日利亞,但英國的20例確診病例,幾乎沒有非洲的旅行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菲爾丁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安妮•里莫恩(Anne Rimoin)向NBC新聞說,這是西半球猴痘歷史上最令人警惕的一次爆發。[3]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有以下症狀:發燒、頭痛、皮疹、淋巴結腫大,背痛、肌肉酸痛、寒戰和虛弱。[4]

皮疹通常在發燒後的1到3天內開始出現,主要集中在臉部(95%)、四肢(75%),與口腔粘膜(70%)、生殖器(30%)和結膜(20%),以及角膜也受到影響。皮疹會有不同階段的變化,可能看起來像水痘,最後結痂,然後脫落。

猴痘的併發症包括支氣管肺炎、敗血症、腦炎和角膜感染並導致視力喪失。無症狀感染可能發生的程度尚不清楚。

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但也可以擴大到5至21天。症狀會持續2至4週,病死率在3%~6%左右。

此次猴痘爆發,恐出現新的傳播方式

讓學者和衛生官員們擔心的,不僅是猴痘病例在非流行國家大量出現,還有這次的傳播方式似乎有別於以往的認知。

人們已知,猴痘可藉由被感染的人或動物、被病毒污染的材料,經由密切接觸而傳播給人類。例如:

● 觸摸感染者的病灶處(皮疹、或結痂)。

● 接觸到患者的體液、呼吸道分泌物。

● 觸摸患者使用的衣服、床上用品或毛巾。

● 周遭有猴痘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只是這需要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才有可能通過飛沫傳染給他人。

然而,歐美近期新增的這些患者多數都是年輕男性,而且,主要發生在男同性戀、雙性戀或男男性行為者身上。[5]

只是,猴痘過去並沒有通過性傳播的記錄。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疾病專家尼爾•馬博特(Neil Mabbott)對美聯社指出,最近的病例表明了一種潛在的新型傳播方式——病毒可通過性傳播。

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凱思•尼爾(Keith Neal)則表示,傳播也可能不是通過性活動,而是通過「與性交相關的密切接觸」發生的。

男同性戀、雙性戀者的感染風險更高?

這次爆發的猴痘疫情,是否確實通過性行為轉播,科學家們還在研究中。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一名醫療官員阿加姆•拉奧(Agam Rao)博士表示,需要進行從精液或陰道液分離病毒的相關研究,因此在確認猴痘可以通過性傳播之前,人們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但根據過往的研究,在性行為傳播病毒中,男同性戀、雙性戀和男男性行為者的性行為,確實更容易引發病毒入侵。這與此次猴痘的傳播現象相符。

據CDC資料,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的性傳播疾病一直在上升。2014年,同性戀、雙性戀和男男性行為者,約占美國梅毒病例的 83%。[6]

這些人群,已知是以下性傳播疾病的高危險群:人乳頭瘤病毒(HPV)、愛滋病病毒(HIV)、梅毒、衣原體、淋病感染、乙型肝炎、生殖器皰疹。

這些疾病是通過與感染者發生性接觸(不使用安全套)傳播,如口交、肛交和陰道性交,以及生殖器皮膚接觸。其它還有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共用針頭注射毒品等等。

病毒如何在性接觸中侵入人體?以常見的HIV病毒為例,加拿大在2019年有份研究指出,人體內黏膜的上皮細胞可以阻擋病毒入侵。但當經由外力的物理磨損,黏膜上皮完整性破壞,病毒就會進入粘膜下層,進而感染給人。[7]

研究指出,人體是否容易受病毒侵襲,也與不同的上皮部位有關:與女性和男性生殖器官相比,肛門直腸上皮的 HIV 傳播概率最高,為0.3%~5%,口腔黏膜則較低。

另據CDC的統計,肛門性行為接受者感染愛滋病的風險,是陰道性行為接受者風險的5倍。[8]

愛滋病的性行為傳播途徑中,肛門性行為的感染風險最高。(健康1+1/大紀元)愛滋病的性行為傳播途徑中,肛門性行為的感染風險最高。(健康1+1/大紀元)

不僅性行為方式會影響性病風險的高低,性伴侶的數量也與風險有關。

《傳染病學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有篇研究指出,同性戀男性患EB病毒(屬於人類疱疹病毒)2型感染患病率,明顯高於異性戀男性(39% 對 6%)。而且,性伴侶超過 500人的同性戀男性,感染EB病毒2型的風險,比性伴侶少於 100人的男性高了將近 10 倍。[9]

官方採取的行動

目前,雖然猴痘新一波的傳染途徑尚不明確,但衛生官員已有了動作。

英國衛生安全局建議同性戀、雙性戀或男男性行為者,對身體任何部位,生殖器的任何異常皮疹或病變保持警惕。

美國在發現第一例病例後,也已指示醫療單位注意患有猴痘皮疹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診療性病患者的醫生,更要留意。

目前,並沒有針對猴痘的特定疫苗,但天花疫苗可以提供 85% 的保護,因為這兩種病毒非常相似。另外,一種用於治療天花的抗病毒藥物也已獲准用於治療猴痘。

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已經購買了疫苗在應對這次疫情。[10]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24歲女孩得子宮頸癌 分享症狀避免他人受傷害  · 戴口罩到底有多重要?多項專家研究告訴你 · 為何年過半百就衰老?古代中醫論縱慾危害

責任編輯:李清風◇



傳染病同性戀性行為猴痘男男性行為

高雄3醫護曾替猴痘患者採驗 陳其邁:戶外非肌膚碰觸感染風險低 猴痘
1 週前

高雄3醫護曾替猴痘患者採驗陳其邁:戶外非肌膚碰觸感染風險低

你了解瘟疫嗎?除新冠病毒 還有哪些病肆虐人類 傳染病
2 年前

你了解瘟疫嗎?除新冠病毒還有哪些病肆虐人類

春季兒童高發的3種傳染病 第二種尤其常見! 傳染病
3 年前

春季兒童高發的3種傳染病第二種尤其常見!

【健康1+1】簡單方法 搞定猴痘不發疹 猴痘
3 週前

【健康1+1】簡單方法搞定猴痘不發疹

特別提醒:一種新發傳染病可能會導致牙齦無原因出血…… 傳染病
2 年前

特別提醒:一種新發傳染病可能會導致牙齦無原因出血……

健康網》「性福」會隨年齡下降? 醫:荷爾蒙變化是關鍵 性行為
3 天前

健康網》「性福」會隨年齡下降?醫:荷爾蒙變化是關鍵

上海去年報告法定傳染病45549例,其中新冠肺炎病例1516例 傳染病
1 年前

上海去年報告法定傳染病45549例,其中新冠肺炎病例1516例

泌尿醫揭「害你早洩」8危險因子!太早壞壞、肥胖人都GG了 性行為
9 個月前

泌尿醫揭「害你早洩」8危險因子!太早壞壞、肥胖人都GG了

交往久了就沒「性趣」? 靠這「3招」重新愛上床戰! 性行為
4 年前

交往久了就沒「性趣」? 靠這「3招」重新愛上床戰!

【醫學高級職稱】全科醫學(傳染病-病毒性肝炎) 傳染病
3 年前

【醫學高級職稱】全科醫學(傳染病-病毒性肝炎)

婦科重災區「骨盆腔炎」會致命!性行為易感染 下腹痛發熱要當心 性行為
3 年前

婦科重災區「骨盆腔炎」會致命!性行為易感染下腹痛發熱要當心

健康網》猴痘全球現蹤 專家:非洲無力監測病毒 猴痘
2 週前

健康網》猴痘全球現蹤專家:非洲無力監測病毒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40歲以上逾37%有代謝症候群 71萬人是「三高」候選人
40歲以上逾37%有代謝症候群 71萬人是「三高」候選人
猴痘避免搔抓 減少癒後凹疤
猴痘避免搔抓 減少癒後凹疤
你有「新冠不舉」嗎?醫曝染疫「3原因」引勃起障礙:所幸還可救
你有「新冠不舉」嗎?醫曝染疫「3原因」引勃起障礙:所幸還可救
吃檳榔吐汁不加料就不會罹癌? 南投醫院:落伍錯誤!
吃檳榔吐汁不加料就不會罹癌? 南投醫院:落伍錯誤!
每天只要5分鐘!成功人士都在做,作家揭密「自我對話」神奇好處
每天只要5分鐘!成功人士都在做,作家揭密「自我對話」神奇好處
新冠「重複感染」如何判斷?醫揭「這年齡層」風險竟比老人高
新冠「重複感染」如何判斷?醫揭「這年齡層」風險竟比老人高
為何我說話沒人想聽?溝通專家教你「8個小細節」觀察聽眾反應
為何我說話沒人想聽?溝通專家教你「8個小細節」觀察聽眾反應
不只談「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用「5大課題」分析你人生缺了什麼?
不只談「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用「5大課題」分析你人生缺了什麼?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
「偏頭痛」列全球20大失能疾病!醫建議避開「3種食物」
「偏頭痛」列全球20大失能疾病!醫建議避開「3種食物」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