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2-07-05 健康報報
    • 2022-07-04 健康報報
    • 2022-07-03 健康報報
    • 2022-07-02 健康報報
    • 2022-07-01 健康報報
    • 2022-06-30 健康報報
    • 2022-06-29 健康報報

孩確診熱痙攣「全身抽搐」!兒科醫照護6步驟:出現這情況快打119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冬卉

文章 參考資訊

發燒,小孩,感冒,量體溫,吃藥,看醫師,問診,咳嗽,過敏,鼻涕,鼻水,氣喘,口罩小孩,口罩,小兒科,流感,洗手,腸病毒。(圖/視覺中國)

▲醫師表示,抽蓄痙攣是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出現的症狀之一。(示意圖/視覺中國)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Omicron疫情進入社區後,孩童與長者的病例數也開始上升,而近期孩子的重症或死亡案例也讓家長們憂心忡忡,對於照護孩子也格外留意。對於染疫孩童的症狀,國外研究指出,「抽蓄痙攣」是兒童感染後可能出現的症狀之一,而醫師也了解當孩子們突然出現痙攣,常會讓照顧者手足無措,因此提供照護6步驟,但有緊急情況還是要盡快送醫。

小禾馨懷寧小兒專科診所院長張亞玫提到,一般而言,若痙攣時合併有發燒現象,則為「熱痙攣」,多半發生在6個月至5歲之間的孩子身上。熱痙攣和體質密切相關,常有家族遺傳的特性,日常也有一些常見原因,像是電解質不平衡、中樞神經感染或出血,都可能引起孩子意識不清全身痙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孩子突發性的意識不清、全身痙攣,發作當下常讓照顧者嚇到手足無措。醫師提醒,重點是別急忙、慌亂,以下6種處理照護方法讓大家參考:

(1) 把孩子抱到安全、平坦的地面上,以防止孩子跌落受傷。 (2) 移除周遭雜物避免傷到孩子,或摀住孩子的呼吸道。 (3) 鬆開頸部扣子及衣物減少束縛,讓孩子比較舒服一點。 (4) 頭側一邊或身體側臥,避免嘔吐物、口水等堵塞呼吸道。 (5) 觀察臉色、測量體溫並記下發作時間,若體溫高於38℃,可用退燒栓劑做退燒處理。 (6) 若痙攣超過5分鐘或口舌發紫,請打119尋求協助。

▲▼COVID-19,新冠肺炎,快篩,兒童,學童,公費快篩,居家隔離,居家照護,快篩試劑,3+4,陰性。(圖/記者姜國輝攝)

▲新冠病毒進入社區流行後,孩童與長者的染疫人數也隨之增加。(示意圖/記者姜國輝攝)

張亞玫醫師表示,發作當下,照顧者必定是擔憂又著急,但請先穩定自己的心,才有辦法妥善照料孩子,一定要避免錯誤行為,否則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如:不能往孩子口中塞東西,以免異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避免用力扳開嘴巴或手指,因為強力扳開只會讓大人的手受傷,或導致孩童的牙齒斷裂、舌頭受傷。

痙攣首次發生時,突如其來的驚人狀況總讓照顧者不知所措,張亞玫醫師建議,「等該次發作趨緩,再帶孩子儘速就醫」,讓醫師為孩子釐清可能的原因。醫師也說明,一般的熱痙攣多為良性發作,照顧者不必過於擔憂,重點在於及時就醫、接受診治、學會預防和處理。



發燒兒童熱痙攣確診社區感染台灣防疫新冠疫情張亞玫

小兒癲癇不可怕 及時治療少後遺症 兒童
4 年前

小兒癲癇不可怕 及時治療少後遺症

要怎樣照顧兒童癲癇病患者 兒童
2 年前

要怎樣照顧兒童癲癇病患者

益生菌:是兒童需要還是大人也需要 兒童
2 年前

益生菌:是兒童需要還是大人也需要

熬夜、過度用腦猛冒白髮?醫:吃「這類食物」補腎顧髮 NEW 發燒
9 個月前

熬夜、過度用腦猛冒白髮?醫:吃「這類食物」補腎顧髮NEW

小兒氣喘胸悶、咳嗽,「吸」望不要喘!藥師提醒正確「兒童氣喘用藥」 兒童
1 個月前

小兒氣喘胸悶、咳嗽,「吸」望不要喘!藥師提醒正確「兒童氣喘用藥」

水產食材功能化市場硝煙瀰漫:兒童、孕婦、老人、健身者都不能少 兒童
2 年前

水產食材功能化市場硝煙瀰漫:兒童、孕婦、老人、健身者都不能少

任城區康復救治聯盟兒童康復實用技術培訓班正式開班 兒童
2 年前

任城區康復救治聯盟兒童康復實用技術培訓班正式開班

兒童流感五問(科學用藥) 兒童
2 年前

兒童流感五問(科學用藥)

兒童燙傷怎麼辦?兒童意外燙傷家庭處理寶典,家長要知道 兒童
2 年前

兒童燙傷怎麼辦?兒童意外燙傷家庭處理寶典,家長要知道

太原黃河醫院評價 兒童黴菌性外陰炎 兒童
2 年前

太原黃河醫院評價兒童黴菌性外陰炎

咳三月沒好,檢查揪出肺部滿布結核菌!三症狀以外也可能有隱形傳播鏈 發燒
5 個月前

咳三月沒好,檢查揪出肺部滿布結核菌!三症狀以外也可能有隱形傳播鏈

天氣轉涼但腸病毒還未退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恐致命 發燒
4 年前

天氣轉涼但腸病毒還未退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恐致命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40歲以上逾37%有代謝症候群 71萬人是「三高」候選人
40歲以上逾37%有代謝症候群 71萬人是「三高」候選人
猴痘避免搔抓 減少癒後凹疤
猴痘避免搔抓 減少癒後凹疤
你有「新冠不舉」嗎?醫曝染疫「3原因」引勃起障礙:所幸還可救
你有「新冠不舉」嗎?醫曝染疫「3原因」引勃起障礙:所幸還可救
吃檳榔吐汁不加料就不會罹癌? 南投醫院:落伍錯誤!
吃檳榔吐汁不加料就不會罹癌? 南投醫院:落伍錯誤!
每天只要5分鐘!成功人士都在做,作家揭密「自我對話」神奇好處
每天只要5分鐘!成功人士都在做,作家揭密「自我對話」神奇好處
新冠「重複感染」如何判斷?醫揭「這年齡層」風險竟比老人高
新冠「重複感染」如何判斷?醫揭「這年齡層」風險竟比老人高
為何我說話沒人想聽?溝通專家教你「8個小細節」觀察聽眾反應
為何我說話沒人想聽?溝通專家教你「8個小細節」觀察聽眾反應
不只談「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用「5大課題」分析你人生缺了什麼?
不只談「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用「5大課題」分析你人生缺了什麼?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
「偏頭痛」列全球20大失能疾病!醫建議避開「3種食物」
「偏頭痛」列全球20大失能疾病!醫建議避開「3種食物」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