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1-01-17 健康報報
    • 2021-01-16 健康報報
    • 2021-01-15 健康報報
    • 2021-01-14 健康報報
    • 2021-01-13 健康報報
    • 2021-01-12 健康報報
    • 2021-01-11 健康報報

兄弟象一代名投陳逸松大腸癌病逝!腫瘤位置也影響症狀,腹瀉更要擔心

  •   新聞
  • 投稿作者

文章 參考資訊

編按:兄弟象一代名投陳逸松23日早上因為大腸癌離世,享年57歲,過去他是「一代象」的著名投手,退役後轉職教練,培育許多運動人才,也曾帶國家隊出征。與陳逸松相識30多年的花蓮體育高中教練劉義傳對他的死訊表示「台灣棒球界痛失英才」。

陳逸松是1990年職棒開朝元老,生涯8年留下14勝12敗,防禦率4.32的成績,離開職棒後,先後執教大理高中與國中部,以及長安國中青少棒隊,奪得金手套肯定的中信兄弟成員江坤宇,和棒壇新秀宋晟睿都是陳逸松培育出來的職棒人才。

陳逸松2018年確診大腸癌,仍時常心繫球隊表現,今年病情加重、轉進醫院靜養,不幸還是不敵病魔離世。劉義傳教練表示,陳逸松為基層棒球培育很多好手,看到陳逸松罹癌很心疼,希望大家在認真教球之餘,也要注意睡眠和飲食。

大腸癌是長年以來的十大癌症冠軍,國人對腸癌都有一定的警戒心,但對於腸癌防治可能仍有一些誤解,比如認為大腸癌的預兆就是便秘、血便,其實大腸癌有許多不同的徵兆,有些排泄異常比便秘更讓醫師擔心。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因為豬哥亮、賀一航等知名藝人的離世都與大腸癌有關,大腸癌近年來的討論度一直居高不下。大腸癌的各種徵兆中,血便與便祕應該是最多人知道的;實際上,這些症狀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大腸癌腫瘤發生部位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血便、便祕症狀只是接近肛門的腫瘤容易出現的排便現象,如果以為沒有血便、便祕就不用擔心,會輕忽身體發出的其他警訊,延誤治療時間。

前半段的大腸長腫瘤早期幾乎無症狀,自我檢測不可靠

所謂大腸癌,就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大腸是個呈現ㄇ字型的器官,由裡端的盲腸開始,依序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 「台中榮總衛教資料」中就以一張彩圖標出大腸各部位出現惡性腫瘤的機率。

大腸癌

圖片來源/擷取自台中榮總衛教資料

依據惡性腫瘤發生的位置,產生的症狀都不一樣,根據台中榮總衛教資料,依腫瘤發生位置將大腸癌大致分為右側大腸癌、左側大腸癌與直腸癌,分別介紹其症狀:

  • 右側大腸癌(右側的升結腸是大腸的前半段,發生惡性腫瘤的機率是27%)

    右側大腸的腸管較寬闊,且糞便剛從小腸進入大腸,水分較多而呈現稀糊狀,所以在這邊發生惡性腫瘤很少出現糞便阻塞的情形。

    右側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徵兆,大多要到晚期癌細胞出現轉移時才會出現症狀,比如貧血、疲倦、厭食、體重減輕、腹脹、腹水伴隨腹痛以及腹瀉。

    下一頁看更多精彩內容!不只便祕,「這症狀」也是經典的大腸癌症狀


  • 左側大腸癌(左側的降結腸與乙狀結腸,是大腸的後半段,發生惡性腫瘤的機率約36%)

    左側大腸的腸管直徑較小,糞便的水分少、比較硬,所以左側大腸癌大多會出現急性或慢性糞便阻塞的情形,以及腹痛、反覆腹瀉便泌、糞便變細等症狀。

  • 直腸癌(大腸的末端,發生惡性腫瘤的機率約19%)

    因為直腸離肛門很近,此處腸癌的症狀大多是血便、頻便、排便急迫感、殘便感等。

因為右側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所以透過自我檢測來發現大腸癌是不可靠的,去醫院做糞便潛血反應測試、大腸鏡等檢查,才是最保險的檢測法。衛福部已提供50~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癌篩檢,期望能增加大腸癌患者的生存機率。有了這項惠民政策,符合資格的人一定要善用,提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不只便祕,腹瀉也是經典的大腸癌症狀

多數人知道的大腸癌警訊是便祕;其實,腹瀉才是醫師比較害怕聽到的徵兆。

台大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黃約翰受「中時電子報」採訪時表示,大腸癌初期腫瘤還小時只會輕微阻塞腸道,稀糊的糞便比較容易通過,因此腹瀉很多患者的共同症狀,相較於便祕,有時若患者自述突然不明腹瀉反而更擔心。根據《便祕、痔瘡與腸癌:怎樣輕鬆克服肛腸病》一書,大腸癌最明顯的警告信號之一正是「排便習慣改變」,也就是有一段時間不明原因的便祕,接著卻持續排出軟便,類似拉肚子的症狀,當發現便祕、腹瀉兩者交替一段時間,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機率很可能是罹患大腸癌。醫師建議,如果突然出現腹瀉,且時間超過2周,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

參考資料:
  1. http://www2.vghtc.gov.tw/portal/periodical/med169/16-17.pdf
  2. https://www.cathay-hcm.com.tw/tw/front/newsItem/ff8080815cc950a6015cc98da0d201ff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more

    中藥 玄參 腫塊音波肉毒順序#手機 #原因



    原味鬆餅材料台銀退休金存款單卡布里吃到飽特首福利雞蛋漢堡作法研究 容量 智症世記咖啡堂食拉肚子一直放屁放射治療 記憶力 醫師畢雷諾士奧德賽寶石推薦中國 陣痛北京 病人藍寶堅尼酒精濃度glassware保鮮盒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武漢肺炎》北部醫院感染擴大至4名醫護 1張圖看懂傳染途徑
    武漢肺炎》北部醫院感染擴大至4名醫護 1張圖看懂傳染途徑
    武漢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擴大 醫:4原因反對封院
    武漢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擴大 醫:4原因反對封院
    得了膀胱癌,他為什麼寧願電切30次,也不要膀胱全切!
    得了膀胱癌,他為什麼寧願電切30次,也不要膀胱全切!
    冬季這3件事情可能會危及生命,為了生命安全,這些事項不能忽視
    冬季這3件事情可能會危及生命,為了生命安全,這些事項不能忽視
    吳彥祖:每周跑3個10公里,六周減重27斤!
    吳彥祖:每周跑3個10公里,六周減重27斤!
    女教師先後患乳腺癌和卵巢癌,死裡逃生2次,是什麼體驗?
    女教師先後患乳腺癌和卵巢癌,死裡逃生2次,是什麼體驗?
    胃老是不好,怎麼辦?
    胃老是不好,怎麼辦?
    得了乳腺癌怎麼辦?專家:不用怕,日常做到這6點,健康生活不是夢!
    得了乳腺癌怎麼辦?專家:不用怕,日常做到這6點,健康生活不是夢!
    男人,來感受一把痛經吧!
    男人,來感受一把痛經吧!
    中國晚期腫瘤患者現狀:「活人花錢,死人受罪」!
    中國晚期腫瘤患者現狀:「活人花錢,死人受罪」!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