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建立基因資料庫 助提前檢測新生兒聽損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
台灣新生兒中度聽損發生率約千分之2到3,在新生兒未能確定造成聽損基因為何之前,醫師往往先裝助聽器,到了3至4歲時,再評估是否動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台大醫院建立「次世代定序」聽損基因檢測平台,搭配聽力檢查儀器(CAEP)檢測,讓部分聽損新生兒1歲時,家長即可決定是否手術裝電子耳,便於早期治療。
1歲可植入人工電子耳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振吉表示,因新生兒不會表達,往往家長發現孩子聽力有問題時已3到4歲,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最好方式是新生兒都進行聽力篩檢,3個月大確定聽損程度,6個月大積極治療,如果助聽器無效,1歲左右植入人工電子耳。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及台大兒醫合作推動「兒童聽力守護計畫」。協會提供200個聽損兒童個案給台大醫院,供台大掃描30個聽損基因,建立兒童聽損基因資料庫,多個聽損基因已能提早確認。
台大醫院團隊也增購「大腦皮質聽覺誘發電位」儀,提供兒童及家屬更專業確診,譬如確認聽神經是否退化導致聽損;吳振吉表示,傳統聽損機器約檢查到內耳,台大醫院的CAEP儀器已可深入檢查至耳蝸,再配合基因檢測結果,判斷兒童聽損出自於哪些基因。
吳振吉表示,聽損兒童約6成是基因出問題,這些基因出問題的兒童約8成可透過「次世代定序」平台檢測出來。舉例而言,如果確認是內耳毛細胞旁聽神經突觸病變,因已確認致病基因,醫師可立即動手術,早期治療。國際知名醫學期刊GENES已向醫療團隊邀稿,希望台大將經驗提供給其他國家參考。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理事長洪珮珮表示,兒童聽損不僅影響聽力,也影響語言學習及人際關係,「兒慈」22年來在全台推動「聽損兒童音樂律動課程」,除協助台大研究兒童聽損,也提供聽能及語言復健訓練,教導家長居家訓練技巧,落實以家庭為中心之早療理念。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理事長洪珮珮(前右2)及台大兒醫院長吳美環(前左2),宣布繼續推動「2019兒童聽力守護計畫」;後右4為吳振吉醫師。(記者劉力仁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蠶豆症不能吃的蔬菜台大兒童醫院心臟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蠶豆症內政部統計處高雄遺傳諮詢台大基因治療台大python課程推薦新生兒篩檢蠶豆症聽損基因遺傳新生兒篩檢時間 ppt大小16:9dsm viFXR 研究台大耳鼻喉科醫生吳振吉表示,新生兒不會說話,往往家長發現孩子聽力 ... 聽損基因資料庫,多個新生兒聽損基因已能提早確認,部分聽損新生兒一 ...
台大兒童醫院表示,兒童聽力守護計畫目前已收案200名聽損兒童家庭,掃描國人30個重要聽損基因,納入國人聽損基因資料庫,以利未來開發出更 ...
ACHDNC審查後認可新生兒篩檢及早期治療可以明顯改善SMA新生兒的後續生活品質。 ... 台大醫院新生兒篩檢中心已於2014年進行SMA篩檢可行性評估計畫,此新生兒篩檢可以檢測SMN1基因數目,及早發現寶寶是否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並提供 ...
遺傳疾病資料庫(非台大醫院網域) ·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 ::: · ::: 基因. 人的生命起始於細胞核,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存在於染色體中。如果用 .... 個基因的某一個地方從G變成A,因此我們可以設計一種方法去檢測這種基因。 ... 我們接著探討新生兒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