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表示病人快死了?醫師忠告:錯!其實氣切有5大好處

【早安健康/蘇一峰醫師】
插管是急救,氣切表示病人快死了?大誤!其實「氣切」有5大好處
以下的故事每天在醫院發生: 王老先生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抽菸,一直咳不停是他的老毛病,最近5年痰變得很多,甚至一層樓梯要爬3分鐘。5年前去看病時,胸腔科醫生就說王老先生是得到了肺阻塞,台語叫做「肺ㄏㄧˋ ,塞ㄊㄚ ,病ㄅㄟㄣ」,勸他一定要馬上戒菸,還開了一些噴劑藥物請王老先生每天要乖乖使用。 沒想到王老先生不聽醫師的話,門診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菸一直抽到去年前才戒,後來只要一活動整個人就喘個不停,人變得越來越瘦,今年冬天本來要過66大壽的生日,沒想到天氣一冷不小心感冒就喘了起來,住進了加護病房,全家上上下下都擔心得要命,王老先生的病情也成為附近鄰居茶餘飯後的話題。 陳媽媽:「隔壁鄰居的王老先生,住進加護病房,聽他兒子說醫師建議要考慮氣切!」 李大姐:「千萬千萬不要氣切!我聽人說一氣切完……人很快就死了!」 陳媽媽:「是喔!那我趕快去跟王老太太講,千萬不要同意讓她先生氣切」 於是,等到了醫院加護病房的會客時間時...... 主治醫師:「上次跟你們談的,想要幫王老先生安排氣切手術,請問考慮得如何?」 兒子:「我們還是不要安排氣切好了……」 主治醫師:「喔,這是為什麼呢?」 王老太太:「因為我們聽鄰居說,人只要一氣切很快就會死了,所以我們拒絕氣切!」
醫療謠言滿天飛,害苦害死許多患者
關於醫療,台灣常常有許多錯誤謠言滿天飛,常見的譬如有: 「氣切很可怕,人只要一氣切完很快就死了!」 「醫師叫你吃血壓藥(或血糖藥),千萬不要吃,一吃了就要終身吃藥!」 「醫師說你腎臟壞掉叫你洗腎,千萬不要洗,一洗下去就會終身洗腎!」 「癌症的藥物很毒,人得到癌症不要馬上接受治療,只要吃少一點,用絕食可以餓死癌細胞!」 深究氣切謠言背後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加護病房中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需要做氣切手術,而這些重症患者當然會有比較高的死亡率,若部分接受氣切患者後來仍然不幸死亡,就被謠言順理成章冠上:患者因為接受氣切手術,所以人很快就死了。接受氣切手術的優點與適合對象

氣切的好處
- 病患的舒適度:氣切管的長度一般不到10公分,而傳統插管管子長達30公分,氣切管子較短,患者的舒適度較佳,而插管管子太長易引起患者的疼痛與不適感;而且插管患者的嘴巴必須一直維持張開不能閉合,許多插管的患者都有咽喉疼痛、嘴唇乾裂或牙齒鬆動的問題。而氣切雖然在頸部有傷口,不過因為傷口小大部分都不會太疼痛。
- 經口進食與說話:首先要知道的是,患者情形如果不穩定的情況之下,不管是氣切或者是傳統插管,都無法經口進食與說話。但是等到患者如果病情穩定時,氣切因為是從脖子進入氣管,不經過嘴巴,患者有機會可以經口進食,部分患者如果能暫時停止使用呼吸器,還能接上特殊的氣切達到說話的目的;而傳統插管的管子因為從口腔進入氣管,只要一天沒有拔管,只能使用鼻胃管進食,且不能說話。
- 脫離呼吸器與安全性:氣切管因為管子短,造成的呼吸阻力比較低,使用氣切管的患者比較容易成功脫離呼吸器,而且氣切管較容易固定,比較不容易移位脫落,較為安全,如果遇到管子不慎滑出,氣切管也比較容易立即放置回去,對患者比較安全;而傳統的插管較難以固定,一旦脫落將使患者無法呼吸出現生命危險。
- 感染與清潔維護:氣切管因為不經過口腔,可避開口腔中大量的細菌,過去已經不少研究發現到早期氣切可以明顯減少患者罹患呼吸器相關肺炎的機會,而清潔護理上,氣切管也比較容易清潔和更換。
- 患者恢復力:患者使用氣切管因為比較不疼痛且安全不怕脫落,患者早期氣切可以較早進行復健恢復體力與活動力;而氣切傷口只要拔除氣切管後,只要縫上幾針,氣切傷口常能在三、四週癒合,只留下一道短短的疤痕。
延伸閱讀: